據介紹,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保養、積蓄的最佳時機。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,「立冬」之後應順應自然,起居調養應以「養藏」為主,建議早睡晚起,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,可以開始適當進補。在生活起居方面,要保證充足的睡眠,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,睡覺過晚;老年人則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。
事實證明,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,還能增強體質。當然,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。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,可從「立冬」開始直至「立春」;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,可在「三九天」集中進補。需要提醒的是,進補前要先辨明體質的「寒熱」屬性,再選擇適當的中藥材。「立冬」進補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,不可「盲目」進補。「立冬」至「冬至」,飲食應以清淡為主,少食煎炒,多進果蔬,可以多吃紅薯、蘿蔔、包心菜、芋頭等食物,力戒溫燥、辛辣刺激之物。水為陰氣之源,因此,冬季要多喝溫水,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。
防寒保暖從腳開始
俗話說,「寒從腳下起」。腳是人體最遠端、脂肪薄、保暖能力差的部位。
中醫認為,足底穴位與人內臟關係密切,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、腹痛、腰腿痛、痛經等疾患。經常泡腳可刺激腳部的太沖、隱白、太溪、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,從而起到滋補元氣、壯腰強筋、調理臟腑、疏通經絡、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。入冬後,氣溫低,氣候乾燥,受寒冷刺激容易發生凍傷和皸裂。因此,冬季防寒保暖,應做到「恰如其分」。
冬季運動不可少
中醫講究入冬後,情志要恬淡安靜、寡慾少求,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,利於養藏。冬季鍛鍊不可少,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。
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,運動量逐漸增加,避免在嚴寒中鍛鍊。冬季鍛鍊還要注意掌握「度」,不能透支體能。可根據自身狀況,有選擇地做一些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極拳、習劍等適宜冬季鍛鍊的項目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,不要做劇烈運動;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,包括慢性支氣管炎、肺心病、哮喘等患者,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鍊,避免寒冷的刺激,以免誘發舊疾。
這幾類疾病須當心
楊朝福認為,每年的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往往會呈現氣候乾燥、天氣變化頻繁等特點,也是心腦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、消化系統疾病的高發期。每年「立冬」後,受冷空氣影響,患感冒、痛風、胃病、心腦血管的人都有所增加。「立冬」時節應該當心以下幾類疾病:
中風——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、多發病,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。因此,需要及早預防,切勿掉以輕心。要防寒保暖,留意天氣的變化,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;要適當補充營養,增強體質;要做好高血壓、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防治,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,不可擅自用藥。
心梗——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在冬季的高發病。當人體受冷刺激後,由於血管收縮,導致心肌缺血缺氧,容易誘發心絞痛,嚴重者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。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,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℃左右,外出不宜過久,並注意防風保暖,避免風寒交襲。平時可遵醫囑服用降脂、溶栓、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,以免突發意外。
流感——老人冬季感冒,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,但若治療不及時,很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,諸如肺炎、肺心病、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。因此,在冬季,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,調理好飲食;可每天用冷水洗臉,用熱水洗腳,提高免疫力,預防流感。